找到相关内容156篇,用时7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礼仪--丧葬礼仪篇

    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所以说"生死一如",要我们生死,进而勘破无常。但是在大限将至之际,如何让病者身心安乐,无苦而终,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这也就是所谓"临终关怀"。  《佛说无常经》说:老...的丧葬礼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实在应该净化、改良。例如:风水、择日、死后八小时以内不能入殓、出殡时安排电子音乐、花车、游街、哭墓等,不但浪费,而且有失庄严。因此,特别订定丧葬...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948469.html
  • 比较禅意在中日文化中的影响

    而“陷贼官三等定罪”后(注:见《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他一切,沉湎佛理,“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倾心于山林,留意于泽畔。宋代名士苏轼也是典型的具有两重性格的艺术家,他既钦慕屈子、孔明、陆贽...,尤其是亚宗教情感与艺术活动自一开始起就有某种密切的联系,甚至同构性,如二者都是为了获得精神的解脱和慰藉,从发生学角度,既有互动性又有互补性。又如二者都在追求那种并非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和理想境界,而且...

    金丹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948912.html
  • 佛教中关于心法的论述

    。如果众生了解了无我法,则就可以一些事情,从而在心理上放下诸多负累,得到心理上的清净和平和。   【恐怖心】人在遭遇打击的时候,或见到可怕的色相、听到可怕的声音时,都会有恐怖心生起,怖心生起,人会...因外界刺激而生,而是因为一个人的天性和习惯而有的心理活动,所以,用心念思维来想像就可以对治这些因心念思维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意识。   如佛教要人除去骄慢自大之心时,要求是敬事一切,就是把自己得很渺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4150658.html
  • 佛陀感召下的道德律令

    法门启迪尘世众生,必须在世俗的层面上首先做到:名利而无私奉献,循规蹈矩而规范生活,宽容大度而不计怨憎,勤奋刻苦而努力不怠,心绪稳定而淡泊宁静,深悟真理而放弃执著。倘若无法做到世俗层面的要求,促使...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052177.html
  • 纯印老人(3)

    只有平衡了矛盾对立的关系,万事万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统一和谐。以生死为例,一个人要能正视生死生死,无选择的生,有选择的死,心里不但不惧怕死反以有价值的死为荣,为最高的享受。古代大英雄、...有几个人能明白呢?”  寡欲知足常安乐,钱财得清闲。  奉劝诸君及早悟,莫待无常到床前。  (四)为善无分别  小善有大利  纯印老人逢年过节儿孙满堂时,总是谆谆开导儿孙:“善不择大小凡善即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2955086.html
  • 中国美学若干局限分析

    庄美学是主张通过一种“不荣通,不丑穷”的淡然心态,来对待物欲或摆脱物的奴役的。或者说,对于老庄来说,是通过“物欲”来使“物欲”管不着自己的,是通过不追逐“物欲”来使自己对“物欲”有所超越的。然而在...、无力的、残缺的。老庄美学虽然承认“物欲”的存在,但“于物”,依然是用一种意识来无形地限制、瓦解人的“物欲”本能,或者说是用一种“无所求”的“自然而然”来限制“有所求”的“自然而然”——因为“好利”...

    吴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0257867.html
  • 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

    患者不知道病情时,还活得好好的,一旦知道后,很快便一命鸣乎,就是因为精神也彻底崩溃了。真正修行有成就的人,生病时只有身苦,没有心苦。圣者生病时身体一样痛苦,但心里没有负担。我们学佛人,要对肉体些,要...方式之上,我们要养成每天禅修、念佛的习惯,逐步地增长自己的定力。另外,还要不执著,对财富、感情、家庭都些,因为无论我们在乎的是什么,它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伤害到我们。要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只有...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5858312.html
  • 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2)

    所谓,如果能这样做到的话,说明你个人已能世间的名利得失。但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众生的利益。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种行为,当他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的时候,如果要考虑如何才能...总的原则是:一要有慈悲心,二是事情怎样可以处理的更圆满。还有另一个方面是如何处理才会对他人有好处。你可以本着这三个原则去处理问题。  问:请问如果想学《心经》,但如果只是念咒语,不理会经文,是否会...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5958313.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所以返身而诚,从积极的一面切人人世、勉励人生。以道德追求为生命的意义,止于至善,继往开来。佛教彻证了生命的消极价值,因而谋求彻底解脱,直截了当,此生,淡然出世。   儒佛两家在思想上,有相悖的...“分”就是“则”——标准、原则,亦即伦理界线。也就是那个时代的道德底线。仅从佛教文化中的道德原则,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恐怕底线...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
  • 从儒家思想探讨心性法门

    请贾宝玉的祖母将柜里的玉交给真人放在手中口中念念有词,将玉给贾宝玉一看,病就痊愈了。后来贾宝玉不再贪念红尘,世间,悟透人生,便出家修行。这个故事是一个比喻一个禅机,有一本书叫“红楼梦与禅”里面讲了...穷尽的,而道是形而上的,不是用言语文字可以解说的、涵盖的。因此我们应该放下我们的知识,放下我们的听觉,大家都没有听我也没有讲,如果这一节有意义的话,我只有一个看法,我只拿一面镜子给大家,等一下你会在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0360954.html